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35235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图源:苏富比

    未知真伪,看着挺真。成亲王的楷书尤合法度,有欧柳赵董的韵味,大概清中期自诩为“传统派书家”都是这个路子。成亲王“学什么像什么”的实力,或更有天才加持。当其时,大概只有翁方纲能比之。

    这此拍卖的偏乾隆馆阁字风,四库抄手的感觉,可能是为了抄经而用这个风格。但更有可能是当时年轻,比后期那种出神入化的韵味,还是差远了。虽亦足鄙人顶礼。

    永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泥金磁青紙本 經摺裝冊四十開

    款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文略)丙午(1786)四月八日,皇十一子沐手敬書。鈐印:「皇十一子」、「詒晉齋」

    17 x 21.8 cm. 6½x 8½ in. (40)

    搜狗截图20240417114907

    搜狗截图20240417114945

     

    注意:

    由于抄写、扫描等错误,或有漏抄错页,宜自行鉴别。

    例如第十四(分页19-20之间):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佈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即缺括弧内文字,可能还有其他错误

     


     

    链接:pan.baidu.com/s/1GG...A?pwd=rg3u

    @135278 回复 ⚑举报 

    玄寂
    游客

    @崇鹂 #135235

    感恩分享!

    @135283 回复 ⚑举报 

    苹果
    游客

    谢谢分享

    @135367 回复 ⚑举报 

    heluo
    游客

    感谢分享

    @135374 回复 ⚑举报 

    任行
    游客

    感谢楼主分享。

    提到馆阁体,我总觉得有点被污名,到底不知从何时开始(需考据何时何人始作俑者),被书家鄙视,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最近些年,终于有更多声音为其“平反”。

    文字,书体,首先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按这个立场,馆阁体是够格的,明确而清晰。至于轮到艺术性,其实也是主观为主,见仁见智,但得承认有些名家权威人士的评价,会影响后人,延绵后世。那些学养深厚的人物当然有他们批评的立场和能力。但放在现在,大多数人连字都写不好,甚至提笔忘字已成常态时(电子化输入为主流),如果还随意拾人牙慧,说那时的馆阁体这样那样不好,跟着别人屁股附和鄙视,这种风气实在不敢苟同。

    包括所谓馆阁体,包括所谓八股文,不少人自己没看过几幅,没读过几篇,就鹦鹉学舌,说这说那的,尤其某些教历史的老师,照本宣科。唉。

     

     

    @135376 回复 ⚑举报 

    琴走弦上
    游客

    谢谢楼主分享!

    @135684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任行 #135374

    “馆阁”的问题,其实没有网络上说的那样、可以简单化的理解啦,了解字体演变史,都会很平和。不过涉及到“谁定义”“用谁的定义”就会有严重问题,宗教人士甚至会卷起灭世战争。于艺术公众号,才能迎合流量机制才能赚钱,只是文人相轻,动动嘴皮,也算温和了。

    狭义上讲,馆阁体是明永乐以来沈度、丰坊、姜立纲等建立的一套审美标准,他们以惊人的毅力、颇有理学修道士般的功力,可以使每个字都高度统一,这是一种不容于广大群体的能力,但因为形成了取试标准,学不来又不得不学,所以在明代颇受抨击。入清,取试标准是欧体小字一类,理学磨砺也更加深化,像黄自元、林则徐都是以欧风馆阁名世,他们成人后也可以超脱,但在写某一种大小时还是会暴露出这种童子功。

    从广义上讲,只要观察整个书体演变史,就会发现“馆阁”,或者说“标准化”无处不在。南宋《洪范政鉴》内府写本,偏颜,是南宋的“馆阁”,敦煌职业抄手抄经,也即唐代的“馆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按字计费抄书养家,怎么快,怎么来,出钱的老板需要临摹什么就怎么来。再往前看,东周杂篆到李斯小篆,也即有了秦代的馆阁,但底层根本学不来。当时大部分官员用的是“战国西汉隶”,是一种篆隶之间的文字。此后愈发平衡规整,到西汉末期,供职上层的官吏,例如海昏侯墓的官方简牍,已经看到八分平匀的“东汉隶”的影子,本质上延袭两千年的“东汉隶”也是“战国西汉隶”的“馆阁”。

    甚至有“秦书八体”“新莽六书”,适用于诸如兵器、织造、印章等不同器物不同用途的规范书体、官定美术字。今时今日学刻印章,都要专攻袁安袁敞碑李斯李阳冰呢,所谓二袁二李,缪篆和小篆的“馆阁”......

    一种当年是馆阁体的字,因为时代不同,定义不同,竟又成了表达人性的自然美了,小篆如此,东汉隶如此,亦或中山王篆......

    @135686 回复 ⚑举报 

    guozibaba
    游客

    @任行 #135374

    个人认为就艺术性而言,馆阁体只是一种实用性字体,确实缺少美感。

    套用齐白石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135876 回复 ⚑举报 

    仁义中国
    游客

    说馆阁体不好的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金刚经.清.成亲王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