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可下载
- 作者帖子
游客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绘画藏品中,有一幅方形的绢画,画上没有作者的款印,也没有任何可以说明绘画者身份的文字。画的内容十分奇特, 描绘的是盲人斗殴的景象。作者用意仿佛不在讽刺现实,而是着意表现怪诞与幽默。动作夸张的瞎子们、同样残疾的怪柳,问卦摊前的独眼盲人,这些或许只是营造一种喜剧的表演效果。画中看热闹的老夫妇和孩子,似乎是观看喜剧的暗示。举目望去只看见一群撕扯斗殴的盲人。因为这个奇特的主题,这幅画被学者们命名为《柳荫群盲图》,认为是南宋后期风俗画的代表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提到盲人这一群体,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乎是妇孺皆知的,这则源于佛教《大般涅盘经》的故事在世俗的流传中已然脱离了宗教意味,成为一则寓言。但就传统绘画而言,也是有一类群盲图这样的小众题材,尽管这种通透着风俗画风格的题材似乎从未登上大雅之堂,但却有一种见微知著的意味。这与盲人摸象类似,却具有更幽深而复杂的意义,令人在忍俊不禁中百感交集之于难以言表。
命运乖舛苦盲人。这种群体性的命运定位使这类群盲图具有一种悲情的底本,但在这种底本之上,却由于画面所表达的情境不同而体现出不尽相同的生命体验和价值诉求的内涵。反映群盲的这一题材的先声之作据传是宋人佚名画家所作的《柳荫群盲图》,其与柳荫高士图、柳荫送别图之类的文人题材大相径庭。这幅作品描绘的是盲人争斗的场景,有人在劝架或在看热闹。在一个卦摊旁,一个独眼的盲人正看着另一个卜卦的盲人做着占卜。这种混杂的画面在滑稽感的背后存在戏谑的意味,同时这似乎也隐藏着一种邻里间争地盘抢生意的意味。盲人以卜卦算命生计由来已久,曩昔常见的往往由一位孩童或其他亲人带路,后面跟随着算命的瞎子,一路叮当着敲铜铙钹走村串巷给人算命的景象。据此可知,这幅画其实反映是这一类人物生活的情况,由于没有题跋,个中还有何深意难以尽表。
绢本
78.5×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未曾管理员
游客游客非常感谢🙏
- 作者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