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yuntian游客这件名头很大,不需赘言。引用请注明书格。
释文: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可尔。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收传: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淳化阁帖》卷第十收刻。经贾似道,明代文征明、王宠、文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1911年(日本明治四十四年)12月3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年)所有。卷末有文彭、常生、成亲王、英和等六家观记题跋。吴荣光获此帖时,模刻于所辑集帖《筠清馆帖》。
介绍: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地黄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地黄汤帖》用笔外拓,笔画圆腴而纵逸。整幅字富有节奏感,开头“新妇”两个字是行书刚落笔速度较慢,写得凝重端稳,“服”字以后,渐渐放开,到第二行用笔已经很洒脱,笔画连绵宛曲,提按自然,轻重变化,充满韵律感,墨色浓淡、枯润相间,使得全帖具有散朗舒展的特点。 《地黄汤帖》首行“新妇服地黄汤”六字为行楷,用的是内擫笔法,体势较工整丰腴。自第二行起笔法转入外展,纵放自如,直到任情而书,不拘一则。王羲之的内擫法重骨气,比较含蓄谨严;王献之的外拓法重筋骨,多放纵。两法的运用都源于较强的腕力。由倾向内擫法转为外拓法,是基于内擫法的必然发展。“二王”笔法的联系与区别,由此可以看出。王献之在行笔委曲取势处和回锋转折处,比起王羲之来更加简便。因此,其字形与体态圆美、流丽、开放,便于抒发性情。由于王献之书法符合“写心、写意、写志、写情”的艺术要求,因而直到今天仍受到人们的喜爱、赞赏。
此帖是很规范的行书作品。其笔法方圆兼备,短小的笔画多圆曲,顾盼有情,俯仰生姿,得献之笔意。笔法由内敛渐外展,体势由圆美丰腴,渐入纵放自如,收放颇耐人寻味,这是献之不为其父笔致紧敛所约束而达到体势风流的一下证明。其章法自然,不失俊雅。其结体以方形为主,给人以端庄之感。此帖通篇节奏变化很丰富,第一行以独立简洁的行书起势,最初入笔时,速度较缓而稍矜持,“服”字以后,用笔渐见放纵,至第二行用笔已极洒脱,长画多顿笔,蓄势后再放笔而行,如“眠”字竖钩,“食”字长撇,“尚”字第三、四画,“忧”字第一横与横钩、“前、所”二字的长横都有此特点。最后一行前三字都是出锋收笔,“书问”渐紧,至“也”字戛然而止。《地黄汤帖》点画精谨,技巧动作一丝不苟。虽然是行书,但字字稳健,饶有楷法。此帖书法较之《中秋帖》一笔书又规整了一些。整体看去匀整、圆美、流丽、开拓,敢于抒发心性,追求自然,是大令法书中的代表作之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EIoWxh4SQBQB1MCdAyIrw
提取码:bhtx
梅林游客大恩不言谢
東游客善
崇鹂游客原来地黄汤帖、全卷是这个鬼样子么,怪不得平时都只截画芯😂...
求知游客大佬们谁有 江湖相术要书
西安老猫游客大佬,分享的时间能长点吗
琂予游客晋 王献之 新妇地黄汤帖卷 书道博物馆 像素:17433*2150
地黄汤贴,谢谢
anan游客yuntian: 晋 王献之 新妇地黄汤帖卷 书道博物馆 像素:17433*2150 可否再共享下,谢谢!
远航游客楼主可否再分享下载链接,多谢了
远航游客楼主,可否再分享一次下载链接,谢谢
觀灡游客晋 王献之 新妇地黄汤帖卷 书道博物馆.jpg
www.aliyundrive.com/s/fSDJVZHujyC
提取码: rl9h
3364926游客楼主您好,书法爱好者一枚,方便有空的时候在分享一下吗,万分感谢!
阳光道游客求再次分享
architc游客24年双12,跟着楼上再求一次。
明允游客同求一次分享,谢谢
2dx游客收藏有的老师能分享一下吗?感谢~~~
空言游客顶顶
A.J游客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晋 王献之 新妇地黄汤帖卷 书道博物馆.jpg
链接: pan.baidu.com/s/1xv...Q?pwd=um9k 提取码: um9k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6的分享
2dx游客@A.J #163339
感谢A.J坛友分享!~~~~~~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9 个帖子:1-19 (共 19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9 个帖子:1-19 (共 19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9 个帖子:1-19 (共 19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