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崇鹂游客当前古籍类印刷的几种方式:
第一种,淘宝孔网等古籍制作店铺。
我以前在淘宝等随便找商家做过,大概4元一个筒子页,一百页在400元左右。页数多可能给到3元。他可能很赚,但自己确实省事。一般就用安徽的皮纸,他那种专业打印机就不懂了,给个框高的要求决定大小,再给个上下余纸的长度、封页颜色、函套颜色。发个电子版,付款,等着收货就行了,做得规规矩矩了。只不过,这个市场发展不充分,哪些店铺比较优惠,没经验。我当时也就随便搜,好像安徽那边很多做这个的,网上的单子也是外包到安徽那边做。
↑用本站《秋鸿图谱》PDF直接让淘宝商家缩印的册页,谈了400元左右,突出一个省心。如果原大价格惊人,文件清晰度也不适合
↑很多年前淘宝上买的,某些人自己写了印刷出来的,400元。本质上属于私人订制,不过制作者水平一般,函套发霉我就不用了。
普通四合函套再贵大概也就60-100元,六合函套也这个价格,自己制作成本更低。最近看圆桌派,浙江的古籍修复师提到市面上的函套内页用纸酸性大, 多年就起霉点,应该是这个原因。
第二种,出版社的印刷品。
微信群组团定制出版和公开发售,都是几百块一部,相对便宜一点,不过这种不能印自己的东西,其中优劣要挑。例如碑帖印刷,垃圾满江
↑《十七帖》忘了,好像600多入手,还有宝玥斋西泠的100、200的,没拍。其余两本好像都是600元。
第三种,现在扬州那边很多雕版印刷的公司
(一般只翻刻页数少的宋本、文人精品诗集)一部也就400-800元、1000-2000元,我记得有部新雕的《李贺诗歌集》是800元,翻刻唐雕版金刚经是1300?就是说,最高级的雕版印刷,也就几百块,影印的如果收到几千块,那要估算一下是不是市场不充分导致的高溢价还是大部头导致的合理价格。
↑某年好像浙江某地新雕刻的翻宋《梅花喜神谱》紫色印刷本,1300元。对这种我个人认为价值最高,挺舍得的。其实理性来讲,高质量打印也一样。将来人死了,到了垃圾堆,那些人都未必看得出
第四种,最次的淘宝喷印
这种也就印着玩,也就第一种的补充,但用纸用墨都未必如第一种讲究。一般是10-200元。
↑用本站《碣石调幽兰》PDF喷印的卷轴,百来元,敦煌法藏某号欧风小楷,绢本喷印,好像几十,也就卷起来随便丢。(纸质的好像12元,我选了绢的,硬一点)
崇鹂游客忘了说,现在的精品出版印刷,有所谓朱印本、蓝印本,然后限号“元亨利贞”多少册等等,建议谨慎购买。朱印最贵、蓝印次之、墨印本最便利。但其实只有墨印本保存最久,与朱文藏印的配合比较悦目,黑色阅读更舒适。墨迹的稳定,一千年也就淡一点,新出的坟砖墨迹黝黑如新,敦煌吐鲁番的也是。但一旦到了彩印,再好的朱砂三百年就开始变淡红,现在清代乾隆的那些朱印本都很淡了,光绪的那种朱砂更烂,字都看不清了。除非避光无人才一千年没事。喜欢先限量搞一点彩印本,卖得贵,纯属为了赚一笔。从“综合性能”上看,还是墨印本最便宜最实际。
不过彩印本一百年内应该没事,到时人都死了,以我的观察经验,后代喜欢祖辈的藏书反而是少的,都嫌碍事,子卖爷田似乎才是常态,更符合人性。鉴于此,买个彩印本也无所谓了。
另外,用印刷纸,建议用净皮,唐人用黄白麻用藤作卷轴,宋人喜欢楮皮,元明以后读书人多,安徽那边掺入稻草降低成本,这个东西很坏,保存再好三百年自己就起霉点。我们写字的人都不喜欢用,也就初学者多用。光绪间穷人用竹纸抄书,现在都脆得厉害,再往前的竹纸都很少。明代的棉纸质量也好,万历崇祯间的也不行。
蝈蝈游客类似的书买过不少,这些东西印出来,说实话,并不是拿来学习用的,欣赏观摩才是目的。
毕竟价格在那。
一册书,通常价格在200-500元左右。
Nil游客禮緯含文嘉三卷本與傳統兩漢所稱的「禮緯含文嘉」不同,不屬於緯書範疇,而屬於五行占卜類書籍。
據明代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一〈禮緯含文嘉〉:
緯含文嘉三卷,共六十篇,天鏡經上篇卷之一,自一至十五;地鏡經中篇卷之二,自十六至三十四;人鏡經下篇卷之三,自三十五至六十。序云:紹興辛巳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東南第三正將觀察使張師禹受多言天文災異占驗之說,與各史五行志相類。
朱彝尊《經義考》引詹景鳳:
予先後見有二本,文各不同。一本畫雲氣星煇之象而附以占辭,一本分天鏡、地鏡、人鏡為三門,門各一卷,凡六十篇。後題:紹興辛巳十一月觀察使張師禹授。而前諸書所引之文,兩本皆無之,知非原書矣。又《四庫全書總目》:
【禮緯含文嘉三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目錄後有題詞。曰:已上天鏡、地鏡、人鏡,皆萬物變異。但有所疑,無不具載。此乃三才之書,共六十篇,易名禮緯含文嘉三卷。紹興辛巳十一月二十九日,東南第三正將觀察使張師禹授。考宋兩朝藝文志曰:今緯書存者獨易,而含文嘉乃後人著為占候兵家之說,與諸家所引禮緯,乖異不合。故以易緯附經,以含文嘉入五行云云。則其書實出南宋初。然張師禹記,特稱易名禮緯含文嘉,則此名實師禹所改,原未稱即其本書。兩朝藝文志疑其乖異不合,蓋偶未詳核也。朱彝尊《經義考》既歷引諸書,所引《含文嘉》,證其不合。又云:所見凡二本,一本畫雲氣星煇之象,而附以占詞;一本分天鏡、地鏡、人鏡,皆非原書。而於《含文嘉》標目之下,仍註存字,則舛誤甚矣。
從上引可知,南宋張師禹所見為天鏡、地鏡、人鏡三門本,合計60篇。但他將之分為三卷,更名為「禮緯含文嘉」。詹景鳳曾見二本,其第二種應為張師禹本系統。
今僅知浙江圖書館、台北國家圖書館有藏,但後者缺天鏡,並非完整的三卷本。前年(2021年02月18日)曾有白澤徵求浙江圖書館藏本,未曾先生回應未見在線資源,二年過去,不知是否依然如此?
台北國家圖書館連結如下:
rbook.ncl.edu.tw/NCLSe...;HasImage=祈有仁人君子,可以下載,公諸大眾,銘感五內。
崇鹂游客@蝈蝈 #89240
确实。我是碑帖类(临帖要求原色原大,200元的也很烂)琴谱类(放在琴前对着)印谱类(要原色原大)所以比较需要实物,这两类买得多。古文经典类,读得少买得少了。确实现代复制古书,小精品还是很重要的,比较好销售,多色套印,欣赏把玩为主。我这地方湿热虫多蟑螂多、冷热变化剧烈,少用贵重的只能封藏起来,常用的用完就要放到盒子箱子,少了很多随手玩赏的乐趣
崇鹂游客@Nil #89241
感谢推荐,在下了,不过要外办事,晚点另帖发出。可用bookget软件,另《玉函山房辑佚书》有一卷或可对照研究
复明游客现在找他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不给拼图,拼图很难搞呀
天一生水游客我自己买了打印机,买的宣纸和工具,自己做线装书,前段时间自己排版了一本,感觉成本也就50块。
蝈蝈游客@天一生水 #89447
不知是否有算人工成本。
初级工人,时薪10元,月薪1760元。
中级工人,时薪30元,月薪5280元。
若是修图0.5小时,装订制作0.5小时。那么工人成本为10元或者30元。
这么算不知道对不对?
崇鹂游客@复明 #89388
我都是印一些完整的卷轴、册页,线装书叶好像没怎么做过,印刷行情不太了解了,图书馆公布的书,好像就天津的是把完整一版放出来的,其他的都要拼版复原处理。
如果是图片拼接用ps应该问题不大,如果是线装书叶拼版,本站也有很多人研究,我还没细细研究学习,但估计自己拼问题也不大。要自己拼,肯定也要时间的,一般外面印刷,抓好装帧(少霉变的纯纸、慢褪色的好墨水、校准原色印刷、精美装帧)不偷偷用一些劣质材料,就很不错了。
@天一生水 #89447
如果自己有做古书的技术,本身材料就很便宜,现在国图卖的一些“四色仿真”动辄上万,本身溢价就很高。但我家没有好的印刷机器和相关材料,买回来也不会制作,所以定制给钱,还是能接受的。
其实外包定制,看重的是他们那种几十万的机器、很高级的印刷机,用纸用墨也有要求,这都是要抓的。网上定制不如自己做踏实,所以也不是完全放心不管不顾,没良心的商家太多了。市场不成熟,很久都没单子,有的人偷偷用劣质材料,小赚一笔,也是欺负外行。其实我被骗了也不懂看墨水什么的,下单之前,估计对方良心而已
玉瑭子舒游客@天一生水 #89447
有意入手一款打印机自己做点书读读,网上对比了很多,莫衷一是,仁兄所用哪种,能否告知呢?
靖忠游客若是印制一些平常要看的线装书
其实买机制宣纸就行了 能保存个二三十年的没问题 而且够便宜 a3大小的一百张也就卖十几元 折合下来 50个a3筒子页也就七八块钱左右(纸的打印损耗不算在内)
再来是一些手工书画宣纸 便宜的二百几十块钱一刀(69*138一百张)自己动手裁成a3+的纸600张 折合下来 50筒子页也就二十块钱左右 不计纸损耗
价格再往上 大几百上千的手工宣纸 若是不作为珍藏类的书 一般不大推荐(就是一个字 贵)
临山游客兄台,对古籍影印和复刻的收藏评点都很有见地。 我单位开发了原色手工宣纸印刷的项目,想同大家一样的目标,保存和传递传统文化。 文化不仅仅可以通过视觉的点子版本,当然电子版本页很有好处,更优惠的甚至免费的推广学习和保存,但是古籍的纸张,墨迹,历史味道,可能从触觉味觉感官更有意味。
兄方便的话,可以联系我发个地址给我。我快递些做的产品单页给品鉴和给予建议。
主要侧重手工宣纸,全色影印,超薄宣纸(类似最好的宋刻版古籍的薄厚,大概26-30克左右),区别于机器宣纸(一般最薄的45克左右,另外纸性不一样,机器宣纸不利于长时间保存偏工业痕迹,且人工添加物较多)。QQ:419624423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3 个帖子:1-13 (共 1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3 个帖子:1-13 (共 1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3 个帖子:1-13 (共 13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