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95964 回复 ⚑举报 

    硒鼓
    游客

    《陈旉农书》

    作者陈旉(1076~1154),自号西山隐居全真子,又号如是庵全真子。生于南北宋交替、南宋偏安江南的战乱时期,居无定址,经常辗转于长江南北一带,后在真州(今江苏仪征)西山隐居务农。他重视农业生产,立志要以“樊迟之学”(农圃之事)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决心以撰写《农书》为己任。经过长期的躬耕力行,他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融会贯通,在74岁时(1149)写成此书,经地方官吏先后刊印传播。明代收入《永乐大典》,清代收入多种丛书。18世纪时传入日本。

    全书3卷,22篇,1.2万余字。上卷14篇,是农业经营与栽培总论,论述农学思想和农业技术等,突出稻作,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中卷2篇,论述耕牛的经济地位、饲养和牛病防治等,是现存古农书中第一次用专篇系统讨论耕牛问题;下卷5篇,论述养蚕、收茧及桑树种植、管理等种桑养蚕技术。具体内容,卷上:财力之宜篇第一、地势之宜篇第二、耕耨之宜篇第三、天时之宜篇第四、六种之宜篇第五、居处之宜篇第六、粪田之宜篇第七、薅耘之宜篇第八、节用之宜篇第九、稽功之宜篇第十、器用之宜篇第十一、念虑之宜篇第十二、祈报篇第十三、善其根苗篇第十四;卷中:牛说、牧养役用之宜篇第一、医治之宜篇第二;卷下:蚕桑叙、种桑之法篇第一、收蚕种之法篇第二、育蚕之法篇第三、用火采桑之法篇第四、簇箔藏茧之法篇第五。

     

    陈旉以前的农书,多为北方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业经验总结,本书则为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同时因作者亲自务农而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特色。他特别强调掌握天时地利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指出耕稼是“盗天地之时利”,具有与自然做斗争的精神;提出“法可以为常,而幸不可以为常”的观点,认为法就是自然规律,幸是侥幸、偶然,不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未有能得者”。因此,在一系列农耕措施中,都有超越前人的新观点。如“地力常新壮”论,就是对中国古代农学史上土壤改良经验的高度概括。他在“粪田之宜篇”中说,尽管土壤种类不一,肥力高低,但都可改良;认为前人所说的“田土种三、五年,其力已乏”并不正确,主张“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书中对开辟肥源、合理施肥和注重追肥等措施,都有精辟见解。在“耕耨之宜篇”中论述当时南方的稻田有早稻田、晚稻田、山区冷水田和平原稻田4种类型,分别阐述了整地和耕作的要领;在“薅耘之宜篇”中讲到稻作中耘田和晒田的技术要求,强调水稻培育壮秧的重要性等,都是中国精耕细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此外,本书在养牛和蚕桑部分也有详细的论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到宋代达到了新的水平。由于作者对黄河流域一带北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因而把《齐民要术》等农书,讥为“空言”“迂疏不适用”,则是他思想和实践局限性的反映。

    搜了国图古籍数据库,无

     

    希望的版本,南宋>明朝>清朝

     

    感谢网友

    @95968 回复 ⚑举报 

    未曾
    管理员

    @硒鼓 #95964

    暂时没有宋明本

    已知有《知不足斎叢書零本》
    www.digital.archives.go.jp/file/1084225

    或和刻本
    dl.ndl.go.jp/pid/2536068/1/1

    @95986 回复 ⚑举报 

    硒鼓
    游客

    谢谢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资源问询】《陈旉农书》作者 陈旉 南宋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