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崇鹂游客昨天未曾先生发了《太平城市图》的链接,所以去图源网站翻了一下。
119页好东西还是挺多的,我一页页翻完,比较看重的,是一个《辟雍砚》
韩国人没有精确的表述出“辟雍”二字,可能说明他们对这个砚台不了解。不过他们认为这是南北朝左右的东西问题不大。这种“多足辟雍陶砚”,是南北朝砚台的典型样式,不过之前看到的都没盖子。据我观察唐代的下面的脚更密一些。砚台带盖可能是受东汉的影响。
我们知道、砚台的发展史,战国秦西汉是石碾板,到了东汉是一种三足带盖的“香炉”样式(石、陶)。估计是容易烂,到南北朝和唐代,常见多足辟雍样式(陶),更安稳,唐人还喜欢一种双足“风字砚”(陶、石)。唐五代以后风字砚的形制为宋人继承,干脆去掉双足,变为立壁样式的抄手砚(石)、元明以来,还觉得不够稳固,重新变成石板,所谓“敞池砚”。旧形制流于摹古而已。
其次是一个青瓷狻猊香炉,韩国人也挺看重这个东西的,他的网站认为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的形制很近。
大概这就是宋代流行的有宫廷风的香炉,我们现在制作这种香炉一般是用铜,蹲兽缩小像盖钮,其实是明清的样子。这种宋式的蹲兽比较大。可能是因为不稳固,所以逐渐缩小了
其次是一个虎子,可能也是南北朝的样式。做成趴虎状,是尿壶的早期样式。总之,这东西很妙。
其余有一个四面金属尺:
一面作“乾隆六年工部库貯校准营造铁尺”,刻画长度分别是3.1厘米。(大概亦与今日之3.3厘米相近,或考3.1厘米是木工尺,今日的3.3取明清各种尺之中间)
一面作“宋三司布帛尺”,刻画2.8厘米。(不知道有何依据)
一面作“虑铜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即汉尺,刻画2.3厘米。(现在算汉尺一般按2.31算,无误)。
一面作“周尺”,刻画2.1厘米。(不知道有何依据)这尺子应该就是乾隆六年制造的,然后传到朝鲜那边,网站认为是朝鲜人后仿的。
以上各物,希望各位商家,好好仿造销售,搞国宝帮就算了。
还有一些,例如唐代的锣鼓、永和九年的墓砖、延寿时期的银盒,也挺重要的。
崇鹂游客《太平城市图》很怪
1、其中人多坐在地上,也有略坐高椅凳子的,如果是中国,这就是唐末宋初这段时间,高台大椅的习惯还没养成,时高坐时跪坐。但如果是朝韩地区,就一直到很晚了
2、其人服饰亦似唐似宋。个人不懂古代服饰,感觉还是偏宋,不排除是朝韩地区的早期习惯,后来也不这样穿了。
(右7中间:似宋军队服饰,这个画面总觉得哪里见过)
3、楼房亦似宋。不懂古代建筑,纯感觉,绿熙熙的。
4、其中题材或见他画,怀疑是用中国多种传画,合绘一处。
(右1图左上角:有宋人《文会图》的影子)
5、其中已出现函册,但背书的童子还是背着卷轴,这种现象一般在宋代。这估计也是取材于一些文会图。
6、文士画折扇。一般来说,折扇是宋初传入中国的,走海路是日本直售,走陆路是经朝鲜转售。在民间兴盛,是明宣德以来宫廷影响的。这样说来,这幅画就不到宋了。
7、笔多插于笔筒。笔筒,学界认为是明代才有的东西。但这幅图到处都是笔筒,估计是参考了明人画的宋人文会图。
8、火枪打鸟,这种形制的火枪,很晚了。
总之,这幅画应该是明代绘画的,至于作者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不好说,但其中处处都是细节(例如驴马旁还画只猴子)应该是有多种风物图参照的。
未曾管理员@崇鹂 #95972
感谢先生解读说明
崇鹂游客@未曾 #95975
哈哈不客气,抛砖引玉,待方家指正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4 个帖子:1-4 (共 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4 个帖子:1-4 (共 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4 个帖子:1-4 (共 4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