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wd369游客徐蜀:我对“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反思
jfcyk游客字字珠璣字字淚
————記一位負責但又不得不隨流的工作人員的職業心路歷程
式盘研究游客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古籍
jjyy游客胶版纸彩印,大16k精装,当然可以保留更多的原书信息,但那还叫再造善本吗?众口难调,不管怎么做都会被骂的。而且不管成本再怎么降,绝大多数人都还是一样买不起。我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各大图书馆能有假古董收藏,雷锋同志们把电子版尽量普及,爱书人都能看到干干净净虽不保真但大致差不太多的古籍,感觉挺幸福😁。原文作者如果真想让更多人看到更真实的古籍原貌,麻烦他催促各大图书馆抓紧制作高清电子版并及时发布,放开让大家下载阅览,那才真的谢谢他。
jjyy游客原作者一会说书的形式不重要,内容才重要,一会又怪再造善本没有把公文纸印本背面的字迹细节表现出来,左右互搏术功夫高强,怎么都能一招制敌。
未曾管理员一件事情,自己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便很难做好了
jjyy游客如果按这位徐老师的意见搞再造善本,相当于给孔夫子穿西装打领带,孔夫子确实是真孔夫子,但非要说这个老人家是个古人,估计没有人会相信,再造善本起码还穿了件汉服,怎么看起来都更像古人吧😄
式盘研究游客@jjyy #115599
再造善本不如直接影印,影印又不如免费公开电子版
光游客真面目连看的机会都没有何来弘扬?
夢夢游客如果使用原大四色影印,而不把纸型放大到八开,是不是能保持成本不变呢。
是去底色本身问题更大,还是简单粗暴的使用批量去底色,没有逐页调整的问题更大呢。
冷雪游客我觉得纸质的,能弄成囯图的国学基本典籍丛刊那样都不错了。
蝈蝈游客能做成彩色原大的,自然是好的。
考虑到成本问题,现实因素。
采用灰度,也能尽可能保持原貌。
黑白的实属最后的选择。
——————
当然,把古籍数字化,这一工程,比那个再造善本,要重要的多!
数字化之后,民间自然有大把的人,把感兴趣的书制作成纸质的。
hjahsk游客价值从高往低排:
全彩数字化>灰度数字化>胶片数字化>灰度影印>再造善本>(水平不高的)排印
镰刀思维游客精品项目做成了豆腐渣质量,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比如建国后出版的《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续修四库全书》、《中华再造善本》等精品项目,去看出版后的成品书,有许多书的页面内容丢失、字迹模糊,想要看清楚内容是非常困难的,这样出版出来的书最后却都成了图书馆摆设的垃圾品
求学游客所谓的再造 再版 翻版 等等凡后人有删减有后人意愿的融入古籍都是踏马的沽名钓誉 狼子野心的货 把一个好端端的古籍改的面目全非 就是这些货的功绩
恩县布衣游客古琴重漆、青铜去锈,号称最有文化的人干的最没文化的事儿
求学游客@恩县布衣 #115641
最具代表性的沧州铁狮子 千百年没事 被所谓的专家文化人给硬生生保护成个废铁墩子了 哈哈哈哈
一介村夫游客古籍再造也是好事,但是就怕跟满清一样,自卑打压汉学,借修四库全书之名行禁毁之实。
njzj99游客其实咱们古籍爱好者应该给人大代表们写信,促使全国人大代表形成提案,要求各级馆藏机构公布高清原色电子书;在提案中将他们各种可能的推脱理由都堵死。或许比空发牢骚有用。纳了这么多年的税,要求看看古籍长啥样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研究庄子的连国图十行本的电子版都看不到,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崇鹂游客《再造》这种假黄底,本质是一种黑白影印,诟病已久,从收藏的角度确实是垃圾,但据我观察,九十年代零几年印的古籍,都喜欢黑白影印,可能是当时的潮流。当时穷,技术也不好,都可以原谅的。
而且跟领导意愿有关,老一辈退下来了,现在谁还给你印这么大批量的东西。最近看国图出版的那些东西,都是原色影印,但原色只能一部部来,试试水,原色的结果就是几百几千一部,除了富哥们也没人买,这可能是未来十年的潮流。(其实再造现在也卖3000-10000元一部,但人们永远喜欢免费的东西)
以当前各地方图书馆的贫穷状况来看,要达到国家图书馆目前的公开水平,估计还要二三十年(就这样国图还经常挨骂说水印呢)。而且地方馆,主要在于权限不够,如果是我坐在那个位置上,平心而论,我也绝对不会去碰那些老古董,把电子版放出来,还得罪出版社的利益。积怨多了,众人给你加料,帽子都没了,这东西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
古籍圈子挺小众的,慢慢等就是了,文娱事业不是未来十年的着力点。人大提案这个点,让我想起正式放开二胎之前,我们这边的代表连续五年提出这个东西,但还是等了五年。国家大,能够看到,太难了,看到了,各方利益还要照顾协调,最终才会形成共识。形成共识太难了。我们这农村,我平时搞点古书,别人都是看傻子一样。这几年出版社都越来越紧,图书馆更加是贫穷冷门的代名词,没人关心的
大道无形游客还好还好,毕竟还搞了点东西,并且有放到各大图书馆去,差是差了点,比投了大笔的钱修碗要好很多,那玩意修了除了自嗨别人也看看不到,作用也说不上,现在也不可能用那碗,真说不上有啥用
任行游客感觉大家都没评到点子上。这些所谓“国家级项目”,仍然是money的问题。不搞搞这些“创新”,四平八稳地申请项目经费只为古籍数字化上线或按常规影印出版,基本不可能拿到官府钱。信息化时代,书籍出版本来就难,只靠市场常规买卖,亏钱是常规,不亏是惊喜,还图赚个满盘?
之前还看过有个项目,名曰续四库,怎么续,项目方说邀请全国书家,按乾隆当年抄书的方式,让大家抄古籍。不知项目是否拿到钱了,反正是觉得,好玩,好笑。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22 个帖子:1-22 (共 22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2 个帖子:1-22 (共 22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2 个帖子:1-22 (共 22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