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23 个帖子:1-23 (共 23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16034 回复 ⚑举报 

    游客

    www.360doc.com/conte...3584.shtml

     

    前面小编的话:

    最近有篇来自美国内科协会年鉴杂志的2013年的文章火在朋友圈,说普通人服用补充维生素或者矿物质补充剂没有益处,相反倒可能有害,也不要指望着服用维生素能预防慢性疾病。貌似补充维生素药片越来越被医学界抵制,而这股风气美国已经流行了近100年。

    国内温饱后的这些年,从台湾从欧美流行过来多少科学的健康新观念?眼看它们一回回的被开发出来被追捧上了天又落了地。

    反观倒是有不少祖辈传下的老理儿历久弥坚,例如,“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你知道这说法出自哪里吗?出自中医著作里最通俗、最全面的小儿养生保健经典,经历了近千年的实践检验——

    里面的内容并不是现代人关注的该吃啥物质的层面,而是从生活和中医生理角度告诉你,让小儿不得病的法和则。

    走近经典之《陈氏小儿病源方论》

    上两篇文章,我们讨论了北宋名医钱乙的名著《小儿药证直诀》,今天我们来看另一部儿科著作,南宋御医陈文中所著的《陈氏小儿病源方论》。

    ——提供了一整套非常详细的养子生活方式

    中医儿科经典中,大多数著作都是谈论疗病的多,谈论生活方式的少,而《陈氏小儿病源方论》,则给大家提供了一整套非常详细的养子方式,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广大不谙医术的民众的高度重视。《陈氏小儿病源方论》共四卷,其中第一卷全部是通俗易懂的小儿养生保健方面的论述,非常值得我们参考。中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叫“不治已病治未病”,养生保健的地位应该是在治病之上的。养孩子如果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其子易养也”,这不就是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吗?

    《陈氏小儿病源方论》这部书非常奇特,在中医学术界,它默默无闻,甚至今天都很难买到单行本;但是在民间,这部书的一些观点却流传千年,至今仍然传诵于街头巷尾,比如我们熟知的“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以及著名的养子十法等,均出自此书。

    ——从孕妇开始就有建议

    在中医儿科经典中,很多名医都提到家庭贫富对养子的影响,而且,富贵之家通常会出更多问题,这一点,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尤其应该引起重视。作者在“小儿胎禀”中提到:豪贵之家居于奥室,怀孕妇人饥则辛、酸、咸、辣无所不食,饱则恣意坐卧,不劳力,不运动,所以腹中之日胎受软弱。儿生之后,洗浴绷包,藏于帏帐之内,不见风日,譬如阴地中草木,少有坚实者也。

    这段话,前面说的是孕妇在孕期不能太养尊处优,后面说的,是孩子越是窝在家里,越是不容易坚实;越是经常抱到外面玩,越容易茁壮成长。这就是老百姓俗话说的“见风长”。

    陈先生的著作如此贴近百姓,我们无从考证是他汲取了民间养子经验,还是民间传承了他的思想,但是这部书对中国人千百年来育儿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养胃不是靠吃大枣,而是

    在谈到养子调摄时,陈先生这样写道: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忍三分寒,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

    这段话对育儿的指导意义,我本人深有体会,而且我也用这段话影响了身边的很多朋友,惠及他们的孩子。中国人之所以从古到今一直强调养胃,是看到脾胃对人的重要意义。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这就是最好的养胃方法。而且,不只是孩子,今天个年龄段胃病的发病率都居高不下,对于成人,这样的建议一样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养好脾胃。

    陈先生提到“频揉肚,少洗澡。” 关于洗澡,其实也是现代人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今天的人,洗澡比古人方便太多了,所以给孩子洗澡的频率也大大增加。孰不知,洗澡是一个强烈打开上焦的过程。如果是夏天,天地之气本来就是在开放中,洗澡是顺势而为,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在冬天,过于频繁的洗浴,会打开本来应该封藏的气机,对于尚在生长期的柔弱孩子来说,决不是正确的做法。

    ——我们真的了解乳制品吗?

    我们来谈谈乳制品吧,在育儿中,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中国人历来养子,都强调及时断奶,古人基本上最多两岁断奶。因为乳汁其性湿寒,如果孩子不是温燥体质,特别容易反受其害。而且即便是两岁以内,伤乳小儿也非常多见,这一点,古今都是如此。养过孩子的都知道,现在孩子吐奶或对乳制品消化不良的情况非常多,那么陈先生对此怎么处理的呢?

    我们看这段话:小儿百日晬内,或呕吐乳奶,或粪青色,用年少妇人乳汁一盏,入丁香十枚,去穰陈皮一钱,于瓷器内同煎一二十沸,却去丁香、陈皮,稍热与儿服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百天之内,孩子吐奶或者大便青色,应该用乳汁加丁香陈皮同煎,给孩子服用。吐奶及绿色大便,说明孩子伤乳,不耐乳汁湿寒之性。陈先生给出的方法,也非常耐人寻味:丁香温中降逆,陈皮温燥行气,可以克制乳汁的湿寒之性,再以乳汁为引,来治疗小儿伤乳。

    所谓“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今天的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每日食用乳制品者大有人在,但是,我们真的需要乳制品吗?我们真的了解乳制品吗?

    中国人是不主张静态机械地补充身体所缺的营养成分的,而是主张养好脾胃,让身体自主选择。而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乳制品未必适合体质特点,所以,了解乳制品,了解自身体质,比盲目听从媒体引导要重要得多。

    这里给大家贴一段清代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中对乳汁的论述,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乳汁味甘,性凉……养育婴儿,滋生气血,全赖夫此……为小儿热吮,极佳,非寻常草木所能及也。一离人身,温气稍减,但存冷汁,其质寒滑滋润,绝无补益……至乳酥、乳酪之类,冷食寒饮,极损中气。惟塞外、西方之民,脾胃温燥,乃相相宜。阳亏土湿,切当远之。”

    这段话不仅解释了乳制品的特性,以及为什么西方人适合食用乳制品,还顺便未卜先知地点出了我们今天哺乳方式的一个重大错误:备奶。那么多上班之后用吸奶器给孩子备奶的上班族,真应该好好看看这一段。

    ——健康的小孩子是啥样?

    我们回到《陈氏小儿病源方论》,陈先生对健康易养的小儿,给出了这样一个标准:“小儿面红如桃花色,大粪黄稠,小便清澈,手足和暖,乃表里俱实,其子易养也,不宜服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这样的状态。同时,大家也可以观察身边的孩子,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常理。

    ——养子十法

    下面我们看看著名的养子十法,里面有几点,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极有现实意义。

    (一)要背暖

    肺腧在后背,受凉之后特别容易引起小儿咳、嗽、喘、呕,故宜温暖。

    (二)要肚暖

    陈先生说:肚无热肚,就是多热的肚子都不算热。胃为水谷之海。冷则物不腐化,《黄帝内经》说:胃热则消谷,所以要肚暖。

    (三)要足暖

    (四)要头凉

    陈先生说:头无凉头,就是多凉的头都不算凉。

    (五)要心胸凉

    心胸如果热,轻则口干舌燥,腮红面赤,重则啼叫惊掣,所以心胸宜凉。

    (六)勿令忽见非常之物

    陈先生说:小儿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等兽,或嬉戏惊触,或闻大声,因而作搐者,缘心气乘虚,则精神中散故也。

    这一点要特别拿出来说明一下,小儿的多发病中,惊吓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却经常被忽略的因素。而在中医领域,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这一点,因为中医强调“恐伤肾”。今天的世界,产生惊吓的因素比古代多出何止十倍?而且很多人喜欢用新奇玩具吓唬孩子,往往孩子哇哇大哭,大人哈哈大笑,这纯属作孽。

    游乐设施也是这样,商家为了赢利,往往光怪陆离无所不用其极,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不是满足我们自己的好奇心,我们认为好玩的,孩子未必喜欢,甚至会讨厌、恐惧。

    (七)脾胃要温

    关于脾胃,已经说的够多了,这里只贴陈先生的一句话,送给经常纵容孩子吃冷饮的父母:温则固养元阳,冷则败伤真气,是以脾土宜温,不可不知也。

    (八)儿啼未定勿便饮乳

    陈先生说:儿生之后,因悲啼未定,便与乳奶,与冷气蕴搐于腹内,久而不散,伤儿脾胃。轻则呕奶,粪青,重则腹胀肚鸣,气逆涎潮,以致难愈。

    其实,不只是初生小儿,大一点的孩子也是这样。我们仔细观察孩子,因为饥饿啼哭,和因为其它原因啼哭,身体状态是全然不同的。因饥饿啼哭,大多是一种目的是索取的哼哼唧唧,而有的啼哭,甚至可能是孩子的一种锻炼方式。孩子在激烈啼哭时,身体状态处于向外开放状态,忽然哺乳,特别容易气逆。

    陈先生特意提到“儿啼未定”,不但啼哭时,就连大哭之后的抽动状态也不宜饮食。

    (九)勿服轻朱

    这是古人去胎毒的方法,现在基本不用了。

    (十)宜少洗浴

    前面提到少洗澡,这里陈先生再次强调,并且给出了详细的原因:

    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譬如草木茸芽之状,未经寒暑,娇嫩软弱,今婴孩称为芽儿故也。一周之内,切不可频频洗浴,恐湿热之气郁蒸不散,身生赤游丹毒,俗谓之赤流,片片如胭脂涂染,皆肿而壮热。若毒入腹者,则腹胀硬气,以致杀儿,此因洗浴而得也。

    若肌肉宽缓,腠理开泄,包裹失宜,复为风邪所乘,而身生白流,皆肿而壮热也,或增寒壮热,鼻塞脑闷,或上气痰喘,咳嗽吐逆,种种之疾皆因洗浴脱着而得也。为儿父母宜鉴之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或者湿热熏蒸,致使邪气内陷,或者腠理开泄,风寒直入,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健康方面的严重隐患。

    《陈氏小儿病源方论》在养生保健方面提出的论点,一个是比较全面,一个是经过了千年的实践检验,所以对我们养孩子来说,显得弥足珍贵。

    @116035 回复 ⚑举报 

    游客

    此《陈氏小儿病源方论》四卷,宋陈文中撰。明正德三年(1508)书林陈氏存德堂刻本。一册。框高20.5厘米,宽12.4厘米。每半页十三行二十七字,四周双边,黑口,双鱼尾。题“太医陈文中述”。前有宝祐二年(1254)郑全序。目录页第二行刊“书林陈氏存德堂新刊“。序后有牌记,刊“正德戊辰仲秋月存德堂新刊”。卷二题“太医陈文中著述,鳌峰熊宗立类正”,但书中并无宗立类正之语。
    此书卷一为养子真诀、小兄变蒸候,卷二为形证门、面部形图,卷三为惊风门、方药,卷四为惊风引证、痘疮引证。《四库全书总目》未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

    pan.baidu.com/s/1Kp...zEXNmLAW3g

    提取码:qf0z

    @116055 回复 ⚑举报 

    崇鹂
    游客

    阮元《宛委别藏》有收这本书,所谓影宋抄,应该不实,因为也有熊宗立类证字样,版式跟这部明刊本一模一样。当然这种风格本身有点元刻本的味道。可能这个正德刊本,即元刻的流绪。

    搜狗截图20231024131244

    另外日本内阁文库有一个元禄时期翻刻本,也是依据这本翻刻的,只是版式已经大变。这几本《小儿病源总论》即存见孤善了

    @116063 回复 ⚑举报 

    游客

    @崇鹂 #116055

    嗯!感觉挺好的一个版本,有宋元味道的医书都挺稀少了!

    @121031 回复 ⚑举报 

    hyzycczz
    游客

    @光 #116035

    网盘链接失效,能否再发一次?谢谢

    @121045 回复 ⚑举报 

    游客

    @hyzycczz #121031

    难得喜欢!抓紧间间转存!

    pan.baidu.com/s/1dN...qUXzVGwC7g

    提取码: mh7m

    @121089 回复 ⚑举报 

    hyzycczz
    游客

    @光 #121045

    收到,感谢!

    @121106 回复 ⚑举报 

    大道无形
    游客

    @光 #121045

    感谢!!!!

    @121121 回复 ⚑举报 

    昱东
    游客

    @光 #121045  链接又实效了。可以再发一次吗?谢谢

    @121122 回复 ⚑举报 

    犀角尖尖
    游客

    @昱东 #121121

    链接是好的,可以下载。

    @121128 回复 ⚑举报 

    昱东
    游客

    @犀角尖尖  我怎么还是打不开。。提示说链接实效。。。

     

    @121130 回复 ⚑举报 

    游客
    @121133 回复 ⚑举报 

    xiaopengyou
    游客
    @121137 回复 ⚑举报 

    昱东
    游客

    @光 #121130

    谢谢书友

    @121143 回复 ⚑举报 

    昱东
    游客

    @xiaopengyou #121133

    谢谢书友

    @121300 回复 ⚑举报 

    毒忘
    游客

    @光 #121130

    可以请再发一下链接吗?失效了

    @121414 回复 ⚑举报 

    绝世二师兄
    游客

    谁有微信群,拉我一下大哥

    @121459 回复 ⚑举报 

    西安老猫
    游客

    @光 #121130

    分享的时间能长点吗

    @121461 回复 ⚑举报 

    游客

    @西安老猫 #121459

    由于网盘空间有限,经常会更新,兄也可以尝试自己能否下载?丰衣足食,看到好书下载了又可与书友互相分享,何乐而不为呢?

    就是@xiaopengyou #121133

    兄发链接的哈佛圖藏本

    iiif.lib.harvard.edu/manif...1011401$1i

    @123313 回复 ⚑举报 

    菩提
    游客

    求哈弗藏本下载方法,哈弗藏本能打开,不知如何下载全本 ,请方家下载共享

    @128747 回复 ⚑举报 

    何續静
    游客

    @光 #121130

    大佬,麻烦再发一下,谢谢、
    @光 #121045

    大佬,麻烦再下一下,谢谢、
    @光 #116035

    大佬,麻烦再分享下链接,谢谢、

    @128753 回复 ⚑举报 

    清風慕竹
    游客
    @128755 回复 ⚑举报 

    西瓜
    游客

    哈弗藏本图书馆下载方法

     

    Chen shi Xiao er bing yuan fang lun ; Xiao er bing yuan fang lun ; 陳氏小兒病源方論 ; 小兒病源方論 ; 4 juan ; 四卷

    curiosity.lib.harvard.edu/chine...9570203941

     

    点击TOOLS & RELATED LINKS DOWNLOAD THIS ITEM 右下角  下面的download

    在Please enter your email, we will send you a download link once your pages are ready to download: 下面填写电子邮箱

    然后点击 Download,就会在邮箱中收到一个pdf的下载链接

    如果需要高清晰度的图片,可以联系CONTACTS
    Annie Xi Wang
    axwang@fas.harvard.edu
    617-495-8230

     

正在查看 23 个帖子:1-23 (共 2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23 个帖子:1-23 (共 23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南宋御医陈文中《陈氏小儿病源方论》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