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真源鹿邑游客就是1121年《九域守令图》,是北宋宣和三年十一月,荣州刺史石刻,以县为基层单位的全国行政区域图。请知道出处的大神提供信息或者分享资源。
也有文章介绍说此图原木刻版久佚,仅存一宋拓本藏日本京都东福寺塔头栗棘庵。此图拓本为日本佛照禅师(1266)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带回国。
未曾管理员看了一份介绍说
1960年代发现于四川省荣县。此图碑仅拓过一次,只两份,分别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
真源鹿邑游客@未曾 #145697
有高清图查看就好了
书友游客《九域守令图》原藏于四川省荣县莲宇山麓文庙,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未展出,亦不提供查询
真源鹿邑游客
泉说游客看到楼主的开贴,先也未没理解。本意想找内容里的贴图,题目却问九域守令图。据内容里贴图黄河河道分为南北二脉来看。应是北宋熙宁年间以后绘制的。同求该图!
真源鹿邑游客@泉说 #145811
我找到一个网上资源不是很清楚,分享出来算是抛砖引玉吧。
名称暂定。
有可能此《舆地图》是据北宋宣和三年(1121)的《九域守令图》重绘而成。
关于《舆地图》网上介绍如下:
《舆地图》图未署作者及绘制时间:
据图上地名及图上方《诸路州府解额》所载考订,知咸淳元年(1265)咸淳、瑞安、建德升为府,富顺监复置并徙治虎头山,图上均有反映,而此后的升降废置则无更改,可以断定地图绘于此年。此图当刻印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
1、图中海上交通路线有两条,都是从庆元府(即明州)之蟹浦和定海启程。
2、图中所绘东海岛屿10多个,全都密集在明州之东,其他港口之外均无。
3、明州是南宋印刷业中心,从现存南宋刻本证明,那里不仅印刷业发达,而且技术也相当淳熟。
4、佛照禅师入宋参学的地点也正是明州(瑞岩寺)。咸淳元年仅为南宋疆域政区地名最后断限,而图与《诸路州府解额》还包括北宋政区,这一部分的时间断限与南宋政区地名是不同的,据研究,此断限为宣和七年(1125),如庆阳府,宣和七年改庆州为庆阳府,图与“解额”表皆为庆阳府。肃军,宣和七年改为安肃县;永宁军,宣和七年改为博野县;保定军,宣和七年改为保定县,图上均有反映,只有东平府为特例,据《宋史·地理志》:“东平府……本郓州,宣和九年改为东平府”,图上已作东平府。图中还有少数政府地名未按断限年代而沿用以前旧名。
前人曾断言此图是以黄裳石刻地理图为基础,补上南宋未改制后的主要地名。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因为虽然此图东北部边境政区与水系中大小辽水位置正北部绘有大片森林,还有一些注记如“平地松林广数千里”,“契丹遗族奔避于此”等与《地理图(现存黄裳地图)》相同,但是凡上所举也同见于《契丹国志》一书中的《契丹地理之图》与《晋献契丹全燕之图》。从而证明《舆地图》与《地理图》之间不是流源关系,而是同源关系。《舆地图》的西北边疆部分还参考过《华夷图》,黄淮水系则参考过《禹迹图》。
《舆地图》以两宋疆域政区路、府、州、军、县为主体,加上北方的契丹、女真、西夏的疆域及其部分州府,周边则东包日本,西括葱岭以及汉唐管辖西域诸古国,北达蒙古高原一些部族住地,南载印度与南海上一些国家和岛屿。此图还详细绘有府、州、县、关镇间的交通路线。路线最详,相对较准确的是两宋境内中心部分,其中北宋都城开封与南宋都城临安,分别作为南、北交通网的辐射中心;其次是长安与成都,分别作为西北、西南交通网的辐射中心。最值得注意的是山区间道路,循山间岭路与河流谷道,平原则四处可通,仅受制于地形如河流、渡口。
图上西北、西南所绘山岳极多,除名山外,很多无名,仅表地形,主要表山路径由。关道上则注道路名,如“高阳关路”,少数还用较长的注记加以详细说明,如太行诸陆岭、大庾岭等五岭,邓艾伐蜀的阴平道。东北契丹地区,西北与西南边区所绘路线较少,有的竟不绘。海道有两道,一名“过沙路”,一名“大洋路”。前者起自庆元府蟹浦沿海岸北上,后者起自定海县,向东渡大洋至日本,两路总称“海道舟舡路”。绘海上交通,以此图为首。此图还绘有河流、湖泊、山岳、森林、海洋和岛屿。
边疆地区还标有民族部落的分布和历史沿革。河流具体经流地点非文献所能详记,此图所绘皆比其它现存宋图为详。边境部分虽疏失较多,但东部平原上黄、淮、海3河水系绘载最详。如黄河,图上绘有南、中、北3条。《宋史·河渠志》不载南道黄河,此图所绘南道现行黄河,系从沙店口分流向东南,经长垣、东明之北,韦城、南华、乘氏之南,至兴仁府北与广济军南,与黄河东流之中道分开。东南经楚丘、武城、金乡、鱼台之北,合泗水(下游称南清河)经丰、沛之北至徐州,这是历史上黄河第四次大变迁,但过去决口不明,径流不详,此图足补史籍记载之缺。又如海河,所载各水的注记、经流皆比“禹迹图”详细得多,海注水系古今变化很大,《宋史·河渠志》所记简而不全,难以究知分河经流与变迁,而此图所绘漳水、滹沱河、易水、涿水、桑乾河、温余河、白与河、潮里河等皆条析分明。
图上绘载山岭关隘尤详,如秦岭、巴山通道,图上绘有七盘岭、武关、子午、斜谷、马谷、大散关等越秦岭诸谷道,南面自东至西横列大小二胡岭、驴口岭、青峰关、瓦口关、青罗关、霹雳岭、子岭关、西子关、石门关、三里关、饶峰关、泻油关、仙女关、新开关、隔牙岭、野猪岭、桃源岭、鱼关等一系列关岭,山岭上绘有树木。这是其他宋图上不易见的。
泉说游客据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 龚缨晏教授《日本东福寺栗棘庵所藏《舆地图》再探》文章里介绍日本东洋文库里有收藏《舆地图》照片,“分为左右两半幅,每个半幅按照纵三列、横五行的次序拍摄,共 15 张。左右两半幅的照片加起来就是 30 张。每张照片高40 厘米,宽 30 厘米。拼接起来,左右两半幅均约2米高,0.9米宽。因此,这套照片应当是按照1∶1的比例拍摄的。”
請求記号 VI-1-75
編 著 者
書名/編著者 宋石刻輿地図(東福寺粟棘庵蔵)
叢書名
巻次
南宋
出版事項 [(南宋)淳祐7]ではない
形態
内容注記 碑陽: 輿地図. 2枚 ; 59×29cm未在官网找到下载链接。
bhrama游客是否是这个?
真源鹿邑游客@bhrama #145894
不是这个明朝的《广舆图》,不过求分享,谢谢。
xiaopengyou游客去年就有朋友開帖求過了,未有回應
www.shuge.org/meet/...ost-107288
——————
網上資料
news.cnnb.com.cn/syste...2016.shtml
记者今天(10月11日)从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获悉,该馆通过文献交流得到了从镇海流传至海外的南宋《舆地图》电子本。南宋《舆地图》是古代中国最早绘出我国陆地和海洋交通路线的地图。其图原为南宋石刻地图,后来石碑亡佚,仅存拓本。拓本现为日本京都东福寺塔头栗棘庵所藏,被定为“重要文化财”,唯海内外孤本。
————-/
此圖拓為日本重要文化財,海內外孤本,
或許向寧波鎭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查找,或有可能?
xiaopengyou游客
真源鹿邑游客@xiaopengyou #145923
谢谢,上边的截图即出于此处,可惜清晰度欠佳。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4 个帖子:1-14 (共 1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4 个帖子:1-14 (共 14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4 个帖子:1-14 (共 14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