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guozibaba游客國圖有此書,因書籍本身小字較小,看著費勁。另hathitrust.org也有,但掃描不太好,能看但也費勁。
國內雖有現代排印版,可惜對書籍中同治回亂等部分進行了刪減。
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有此書,盡量高清一點,先謝謝了。
圖書介紹: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6/c442005-32694969.html
陶保廉(1862-1938),字拙存,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一生著述丰富,主要著作有《辛卯侍行记》《测地肤言》等。陶保廉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瓦解、走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时代,正所谓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内忧重重,外患更甚。这种严重的局面促使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更多地将目光投射到充满危机的社会现实。陶保廉就是其中一员。陶氏一生学问,集中在实学领域。他虽然早年中过举人,但随着社会危机的步步加重,便彻底放弃了仕进道路,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舆地、算学和医药等实用学科,而且在著作中,处处体现出关心国运衰弱、民生艰危的情怀。他的《辛卯侍行记》也最具代表性。
陶保廉出身于官宦清贵之家,为清末民初所谓“四公子”之一,与谭嗣同、陈三立、吴彦复齐名。他的出处与时流不同,除曾担任过《清史稿》纂修之外,一生没有出仕。从青年时代起,陶保廉一直随其长期任职西北的父亲陶模生活。陶模累官至陕甘总督,为清代末年封疆大吏,在西北经营数十年,与西北结缘甚深,《清史稿》有传。陶模仕途畅顺,曾历任甘肃文县知县、皋兰知县、秦州知府、甘州知府、迪化州知州、陕西巡抚、陕甘总督等职,后以病辞官,不久病逝。《辛卯侍行记》撰写起自光绪辛卯年(1891),陶保廉刚届而立。此年陶模升任新疆巡抚,陶氏随父进京述职,之后即踏上前往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仆仆行程。从陶氏随父进京时即1894年4月28日始,至此年腊月初九止,前后历时数月。此次行程先由西安出发,经河南、山东到天津,又由天津经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到新疆迪化任所,前后逾万里,这在古代交通不便、西北人烟稀少的条件下,不啻是一个壮举。
《辛卯侍行记》虽仅六卷,但从内容上看,十分丰富。举凡作者所过之地,所述涉及山川、水流、津梁、村镇、道路、关隘、城邑、驿站、人口、宗教、民族、土地、矿产、环境、物产、植被、户口、防务,等等,旁及所见之古迹、寺庙、墓冢、风俗、学校及相关历史名人,甚至对相关地域及历史名人的逸闻轶事、重要著作等都有提及和评价。对于如兰州、哈密、迪化等历史名城的历代沿革,昆仑山脉、西北诸族等舆地与民族的分合演化及诸家观点,广引经史子集诸书,旁及野史笔记,都能信手拈来,远溯上古,近取汉唐,采及当代,并证之以猎弁之言,纵横捭阖,不厌其烦,动辄数千言。若加以别裁,可汇成精悍的专题论述。凡到一处,必标明里程,路径则言明正岐分叉,足可视为其时西北旅程指针。其细密处,对于井水之甜苦、树木之多少、汛兵之数目、河流之走向等,都一一辨明交代。其记事有则多写,不惮联翩累牍,无则寥寥数语,读来略无滞涩乏味之感。
作为 日记体著作,《辛卯侍行记》在清代西行著作中是独树一帜的。清代西北舆地之学成为显学,加之因各种原因远赴西北边疆的学者文人渐多,更推动了时人对于西北史地研究的兴趣,产生了大量著书。洪亮吉的《伊犁日记》,祁韵士的《万里行程记》,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林则徐的《荷戈纪程》等,或偏于行程记录,或偏于专题研究。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记》是以极其严肃的著述态度,有计划、有准备而为之。正因如此,在清代众多的西行文献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刘满先生甚至认为:“《侍行记》不仅所记内容广泛,而且详实可信,因此《侍行记》是清代这类著作中晚出的一种,也是最好的一种。”(《辛卯侍行记·前言》)从此书的实际内容看,这个评价是确当的。
xiaopengyou游客互聯網檔案館有個影本,但不知效果怎樣
guozibaba游客@xiaopengyou #167380
感谢,此清晰度和上面提到的相比,差不多。
guozibaba游客@guozibaba #167383
孔夫子有销售,售价28000元,看着是真不错。供各位赏析。
稀有古籍 收藏佳品 清光绪 养树山房刊 线装大开精刻本 《辛卯侍行记》原装6册全一函
book.kongfz.com/25149/7104478423
书影如下:
黍离游客网络上似乎没有高清的。续修四库全书,ctext的,还不如国图的。不过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有80个左右有馆藏,基本上都是光绪23年刻本。可以考虑去看原书。
双溪钓叟游客@guozibaba #167378
hathitrust.org上的《辛卯侍行记》,掃描得挺好,像素也挺高,足够阅读和常见OCR软件识别。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6 个帖子:1-6 (共 6 个帖子)
正在查看 6 个帖子:1-6 (共 6 个帖子)
正在查看 6 个帖子:1-6 (共 6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