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chenwen游客如题
崇鹂游客一葉、一版、一面......这些说法古今都是不统一的、模棱两可的,各种文人笔记对旧籍页数的记载,数错的、前后矛盾的也多了去了。更不要说有残缺有漏刻的。所以这东西也就姑且看看,不必深究。
一般来讲,雕版时,刻好一个板子就叫“一版”(一板),把纸盖上去刷出来,就是“一葉”“一张”,在版心部位刻页码时也是一个板子一个号(只不过每一卷重新排序,现代时全书由头到尾排下来)
例如天津图书馆的这种就是拆开变为原来一版的样子去扫描的,此即为目录部分第四叶(目录部分第四张木版)
古人实际翻阅是已经装订好的书籍,是对折的,直接就对着当前的这半块板子说“这一页”,也正常。跟现代一样。
现代书籍,约定俗成是左右两面为一页、左右两版为一页。
但是网络上印刷古籍、搞定制订单之类的,一定要问清楚,书商通常会跟你说一个筒子页,就是左右算一个。有的说一页多少钱,不讲清楚,就是左右各算一页,很容易起纠纷的。
chenwen游客@崇鹂 #94909
感谢先生赐教!
chenwen游客@崇鹂 #94909
还想请教一下,书格里,行款格式大部也是以半页框来计算板式尺寸的,何不以整版尺寸呢?也是因为传统原因嘛
崇鹂游客@chenwen #94913
标记这种数据,是因为现代印刷、要解决电子版与实体印刷的冲突。
因为电脑、电子版滚一下鼠标就能缩放,对“原大印刷”造成极大干扰,所以就标记出原书的板框高度,即“原书框高XX厘米”,到印刷电子版的时候只要把印刷出来的书页,一测量,印刷的版框高度同原书的版框高度吻合,就证明与原书一样大小,所谓原大印刷。(但是,测量是有误差的,电子图片有时会变形,这就看出版商的责任心了。)
不用整版,应该是因为测量的时候不适合把书页拆回原样,天图这种拆书扫描挺折寿的。直接去量半版更方便,本来就是精细的对折,一半的数据*2就是整版的数据。
(↑红线即板框高度,当印刷页数据与提供的原书数据吻合,代表印刷件已经达到原大)
还有一些在旁边放个色卡的,也是这种原理。例如日本的图书馆就喜欢放色卡,比较专业,是为了印刷用的。
那些色卡的颜色是固定的(统一生产的标准对照物,很贵),PDF文件印刷出来的复制本,拿色卡去对,当手上的色卡与印刷件的色卡颜色一样,就证明电子版印出来的颜色跟原书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开动调试软件把电脑上的图片进一步调整。再印再对。实际也有偏差,都是细活,都是看良心。
(↑原件与标准色卡)
(↑疑有色差的电子图档)
崇鹂游客(↑经色卡核对后印刷的、与原书颜色无限接近一样的复制品)
xiaolvtian游客天津图书馆不是拆扫,而是半页扫描、后期拼版。
左右近边栏处弧度阴影、背面透字这些半页扫描特征很明显。
天一阁的数据同此。
游客游客大陆图书馆真正自己扫描并公开出来的几乎微乎其微,都是些从域外帮运回来经过再加工后放出来的吧
世真游客@崇鹂 #94928
大佬是相机拍的吗?
路过游客原大印刷, 说说而已,只对整本书 板框大小不变的书,有意义。
有很多书,其中有补板页,板框大小和原刻版面不一样,一般要小一些。
后人做影印本的时候,往往会放大这些后补板的页面,让它和早期版面大小一致。
(我怎么发现的? 因为看了影印本 和 另外一处图书馆收藏的同一版的书的彩图照片,
字迹一致, 但是拍照的书,原刻板框和补板页板框大小不一,看得很清楚。)
所以,影印本上标的板框长宽,看看就好,别太当真。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10 个帖子:1-10 (共 1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0 个帖子:1-10 (共 10 个帖子)
正在查看 10 个帖子:1-10 (共 10 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