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61659 回复 ⚑举报 

    行者
    游客

    1、关于冬至的确定:

    网上有种说法是明清前用近日点定冬至,但清朝时宪历颁布前历代主流都是采用日晷测影+平气法,明显是只考虑太阳光,不考虑地球公转速度的;且十分肯定的是只有太阳直射点才和物候节气有关,否则南北半球的春夏秋冬就一致了。

    所以,冬至的确定究竟是用那种方法?近日点定冬至?太阳直射点北回时刻定冬至?

    2、关于平气和定气:

    平气法忽略地球公转速度和日地距离,定气法则是让地球公转与日地距离也参与进来。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哪一个更能体现太阳光对大地物候的影响?如今的通行历法,是延续清朝定气划分,还是平气呢?

    了解不是很多,若提问有错误漏洞,恭请指教。

    @161679 回复 ⚑举报 

    guozibaba
    游客

    @行者 #161659

    天文小白,搜索一番,试答,如有错,请指出。

    第一个问题:古代冬至确定为测量影子长短+计算。具体可参见《陈美东著. 古历新探.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12》内的【冬至时刻的测定】章。简单表述:先测正午日影最长者为冬至,因有误差,又前后几天连续测量,测影+计算,更加准确一点。至周琮(宋代天文学家)主张选取冬至日前后较远的对称时日进行日影测量,认为以离冬至前后约四十五天的立冬、立春时测影最为适宜。至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测量更加精确,误差更小。

    目前使用的方法没找到,但个人认为不是测定影子的方法,而是现代天文测定方法。具体就不知道了。

    第二个问题: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t411a7aC

    参考李永乐老师的视频和《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_T 33661-2017》来看,目前使用的定气。平气是简单按时间平分二十四分,而定气按太阳的位置,每15度为一个节气,因此定气更加合理。

    @161708 回复 ⚑举报 

    行者
    游客

    感谢作答。看起来定气、平气划节,就像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一样,前者更法自然,所以十二个时辰和四个季节都是长短不一,而不是人为地使之平均分摊。至于近日点和远日点对地球物候的影响,平气法是不纳入的,毕竟日地距离的变化和太阳角度的变化,在早期粗放的观察中舍小就大也合理;至于定气法,则纳入了远近日点的影响。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上传图片

拖拽或点击选择图片(最多五张)

回复至:请教古代天文,二十四节气。
您的信息:



发帖/回帖前,请了解相关版规

0,邮箱地址尽量真实有效,随意填写的可能会被系统误判为垃圾内容。
1,不要开书单。单个帖子尽量发布一种书籍需求。
2,在搜索不到相关主题的情况下,尽量发新帖(发帖标题最好带上书名)。不要在他人帖子中回复某种书籍需要。
3,发帖提问标题尽量简单明了。发帖内容不要太过简略,请对书籍内容、版本或作者作简要说明。
4,出版于1973年以后的资源需求或分享将会被清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