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目 影像, 民國, 藝術類 拉克斯的中國攝影集撰自 未曾/2024年12月16日/7 評論此套《拉克斯的中國攝影集》由美國《LIFE / 生活》雜誌攝影師 George Lacks 拍攝。此套共 1767 幅,照片主要記錄了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的時事政治、重要人物、民生狀況、上海的美軍生活。這些照片大致拍攝於 1945 至 1946 年,拍攝地主要有上海、瀋陽、張家口、南京等。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子部, 清代, 科學類 古經天象考撰自 未曾/2024年12月15日/暫無評論此《古經天象考》由清代雷學淇撰。全書共十二卷,匯為:元紀原始、觀象、亨紀循斗、定法、利紀治歷、貞紀布憲、述徵、演緒共四紀八篇。另附圖說一卷。其主要内容是敘述上古授時與治歷,並論述古經曆法中的改正、失閏、星法等問題。此為清道光五年序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民國, 繪畫, 藝術類 民國合作十二生肖圖冊撰自 未曾/2024年12月12日/一條評論此《合作十二生肖圖》冊由民國時期陸翀、吳青霞、孔小瑜、朱嘉、周柏生、李益亭、趙敬予、洪庶安、王葉、金夢石、戈荃、孫鎬青合繪。全冊共十二開,每開描繪一個生肖形象故事。此冊大約繪製於民國三十六年,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宋遼金, 語言文學類, 集部 西江詩派韓饒二集撰自 未曾/2024年12月08日/2 評論江西詩派又稱為西江詩派,是宋詩流派之一。此《西江詩派韓饒二集》由清代沈曾植輯編。全書包含:宋代江西詩派詩人韓駒著《陵陽先生詩》四卷(古詩、近體詩三百餘首)、饒節著《倚松老人詩集》二卷(古詩、律詩三百七十餘首)。此為清宣統二年姚棣沈氏仿宋刊本,字體秀麗。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清代, 繪畫, 藝術類 人物事跡十二幀冊撰自 未曾/2024年12月06日/暫無評論此《人物事跡十二幀》冊由清代金廷標畫。畫冊描繪了十二個經史故事,依次為:琴歌南風、喬梓喻教、漢陰抱瓮、遇仙翀舉、子猷移竹、青溪邀笛、折梅寄友、廬山觀瀑、蕉葉臨書、彈郁輪袍、金蓮歸院、映雪讀書。每幅均有清乾隆帝題跋。此冊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先秦, 子部, 應用科學類 十一家注孫子撰自 未曾/2024年11月29日/4 評論《孫子兵法》是春秋時期孫武編著的軍事著作。此《十一家注孫子》是其重要的傳本之一,匯集曹操、杜牧、李筌、梅堯臣、張預等十一家注釋。全書共分上中下三卷(十三篇)始於:計篇,終於:用間篇。後附孫子本傳、孫子遺說。此為 1961 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影印(天祿琳琅舊藏)宋本並附郭化若撰《孫子今譯》。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清代, 繪畫, 藝術類 四時山水圖冊撰自 未曾/2024年11月26日/暫無評論此《四時山水圖》冊由清代胡桂繪。此套共四冊(每冊八開)描繪四季詩意山水,依次為:春台積翠(自梅嶺曳杖至坐觀溪澗)、夏山溪橋(自平湖放艇至蘆汀捕魚)、秋宇澄空(自野居客至至溪橋策蹇)、冬岩貞靜(自孤舟虛亭至雲溪梅香)。此套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叢書部, 總類, 清代 藕香零拾撰自 未曾/2024年11月21日/4 評論此《藕香零拾》由清末民初繆荃孫編輯。全書共三十二冊(收書三十九種)以明末藏書家曹溶《流通古書約》中的一段話為序,每字為一冊。始於:澹生堂藏書約、藏書紀要。終於:破鐵網、敬齋古今黈。這些書大多由編者親自輯校並寫有跋語或校勘記。此為清光緒至宣統時期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清代, 繪畫, 藝術類 四景花卉圖冊撰自 未曾/2024年11月17日/暫無評論此兩種《四景花卉圖冊》分別由清代錢維城、董誥繪製。每套分春夏秋冬景四冊,各為三十二開、四十開。作者以沒骨折枝法繪製,主題皆是四季花卉。其中錢維城繪本每開有清乾隆帝題詩;董誥繪本每開畫兩種花草。此兩套大約繪製於清乾隆至嘉慶時期。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子部, 應用科學類, 清代 衛生寶函撰自 未曾/2024年11月13日/3 評論此《衛生寶函》(妙藥全書)日本商人岸田吟香編。書中内容為上海樂善堂藥房製售的各種成藥目錄,按功效分為補益、婦嬰、雜症、戒煙、外科、花柳六門,收藥二百多種並說明其療效及價格,書中還配以民俗版畫插圖。此為清光緒十五年上海樂善堂藥房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史部, 清代, 社會科學類 欽定物料價值則例撰自 未曾/2024年11月10日/暫無評論此《欽定物料價值則例》(陝西省)由清代陳宏謀等奉敕編。全書共十二卷,列舉西安府、直隸商州、同州府、直隸乾州、邠州、鳳翔府、漢中府、興安府、延安府、直隸鄜州、直隸綏德州、榆林府等地物料價格。所收款目有木料、石料、磚瓦、琉璃瓦料、灰土、顔料等。此為清乾隆三十三年工部刊本。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
類目 明代, 繪畫, 藝術類 揭缽圖卷撰自 未曾/2024年10月31日/3 評論《揭缽圖》是描繪《寶積經》中釋迦牟尼佛渡化鬼子母之事的佛教繪畫。鬼子母有子一萬,性極兇殘,常食他人之子。釋迦牟尼遂取其愛子賓迦羅藏置缽底。鬼子母極盡全力,不能救之。後從釋迦教誨,受三皈五戒,發誓永不吃人。此處歸檔兩種(明代朱芾繪、仇英款本)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閱讀或參與評論直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