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帖子
奇门遁甲游客有沒有什麼方法學習寫文言文
蝈蝈游客1、诵读《史记》
2、多使用,比如在交流区发言。
——————
至于系统化学习,不知道
犀角尖尖游客巴金7-10歲,被爺爺逼迫背誦《古文觀止》222篇!
通讀《史記》或《資治通鑒》
崇鹂游客确实,古人学写作文也是背名家范文。所谓“班马文章”,《史记》《汉书》就是范文集。
司马迁的文章是极其重要的,散文性强一点,班固的是东汉骈文,特别有气势,一直到清末章黄等人,还是这套东西。这种汉家文章,是南北朝至隋唐四百年间最重要的名家作文,所以又有所谓《文心雕龙》之类的赏析工具书,到韩柳等人出来后受不了了,才开始搞“整风运动”,“文起八代之衰”,解放思想、打破框架。明代比较看重宋人的文章,但八大家里苏轼的文章不好学的,一如学诗要学杜诗,过去考科举的比较喜欢曾巩的文章,比较规范、容易模仿。到清代《古文观止》等书也比较简便。
至于文风问题,其实也就随便学,一般建国初期的人文风朴质一点,衰颓之世华丽一点,像明末那些小品文,写得很清灵漂亮,四库馆臣每次碰到这类书,都在提要里痛骂😆到底多古算古,怎样才算古文,也难说。例如史书、诏令、论文的古文也不一样......详情可自行深究。
就我个人奉行的理念来说,古文的精髓在于精简而已,能四个字讲清楚的事,绝不用六个字,再配合点押韵,就能很顺畅。北宋的沈括就记录过一则故事,点明了抛弃汉魏古文的老传统之后该往何处去,颇有意味,特意翻出来供您参考
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求学游客中华书局出过一本《文言语法》希望对你有用。虽然不是教人怎么书写文言文 但是语法和白话对比应该是有用的。
比如白话问人 你吃饭了吗?一般回答我吃了或者没吃
文言文就是 可曾用过餐 然
白话文就是 你吃过饭没有 是的吃了
文言文 娶妻如此.幸甚!
白话问 老婆我娶了你真是一生里最大的福气
哈哈哈哈除了第一行 其余的都是胡说的
镰刀思维的韭菜游客如果习惯了用文言文表达,会不会平时说话就很怪了。
晅游客先看字典,熟知汉字本意、引申意。
最后看古代名家名作,学习用典、韵格。
晅游客楼上崇鹂兄说的在理。
恩县布衣游客@崇鹂 #111483
“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 作者帖子
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